处于后方的卫19可以看清楚两艘主力渔船的间距不假,
可相对而言不那么精准。
反之。
处于前方差不多平行位置的卫18通过望远镜来测距会比较靠谱一点,尽管想要达到百分之百的精准不可能,但有个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精准度。
双船单拖网长度为3公里,2.5公里的双船间距,可想而知这张双船单拖网的展开有多大。
这关系到下一步。
如果磷虾群特别特别庞大,那么两艘主力渔船相应的需要做出调整,而这个调整就比较灵活了。
渔网的四端是系紧缆绳的,通过放缆绳的长度,来调整已经放入海中的双船单拖网调整展开的情况,以及放入海里的深度。
还有最后一项,便是下这种双船单拖网,必须要让这张网后坠到两艘主力渔船的船尾后方去,可不能像现在这样展开如此之大。
“卫18右舵95度!”
卫令掌握到的两艘主力渔船间距存在偏差,因为位置的原因,偏差还不小:“卫18左舵85度,各调整5度。”
未了,只见他顿了顿,有些无奈的说道:“这个磷虾群太庞大了,虽然没有特别精准的数据,甚至是没有办法测算,但根据探鱼设备的反馈,还有我个人的一些估算,磷虾群先头部队的宽度不会低于800米,这种情况下,如果想要尽可能捕到这个磷虾群更多一点,最好是让网在海里展开不低于1.5公里的宽度。”
“保险一点,展开到1.8公里的宽度。”
卫宏选择保守一些,可做出这个决定后,就会面对相应的问题:“卫18与卫20间距保持在2公里距离。”
“深度大概预算一下。”卫宏没有其他的办法,磷虾群还没有进入到9公里的实时渔讯覆盖范围之内。
“几近于海面。”
卫令这方面倒是可以确定,如果是深度的话还没有办法确认,浮于海面的话探鱼设备反馈得出来:“正是因为几近于海面,缆绳才不能放太长。”
“缆绳放出150米吧。”
卫宏大脑高速运转,很清楚知道放出这么长的缆绳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,因为他所说的不是两艘主力渔船放出总共150米,而是单船放出150米的缆绳,两艘船就是总长300米的缆绳,会导致这张网下沉到海里一定的深度,可也不是没有办法解决:“对准磷虾群,两艘主力渔船开启备用发动机组加速,用航速来将整张网强行拖出来海面。”
“既让这张网展开的开口较大,又不会下沉到海里。”卫宏想出了完美解决的办法。
完美?
几乎是不存在的,这方面倒是完美了,可其他的方面就不完美,还存在着重大的缺陷,又或者直接一点的说是存在着巨大的危险。
“收网的问题。”
卫顺也知道自家堂哥提出来的这个方案可行,可想长远一点就存在着问题:“展开这么大的口子,是很好,可不能保持太久,特别是拖中大量磷虾群之后,就存在致命的缺陷。”
“一旦磷虾群撞网,马上缩短间距,收缩拖网口子。”
卫宏怎么可能会没想到这些呢?他最不缺的就是大局观,刚才没有着急说出完整的方案也是因为想要一步一步来:“这么做特别危险,特别是保持极限航速的情况下,拖着这么一张绝户网捕虾网,给两艘渔船带来极大的负担,开启备用发动机组加速后,估计航速都无法超过30节,极有可能极限航速在27节左右。”
需要知道!
卫18与卫20如果是极限航行的话,极限航速可以达到超过40节,要是海面平静,搞不好可以到达45节呢。
可现在就算是极限航速,也只能发挥27节的航速。
原因是拖着一张3公里长度的拖网而行,还是建立在两艘主力渔船共同发力的情况下。
非常不合理,却又极为合理。
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有两项,一是绝户捕虾网,其网孔细小,抛入海里阻力大到惊人。
其二则是气温的原因。
这里可是南极圈,极寒天气,发动机组在气候的影响之下,产生的动力会有所变化,想要百分之百的发挥动力是不可能的事情。
“好的。”
卫令也不是没脑子,顺着卫宏的思路往前推进,就知道方案可行,就是最后有些危险,不过这不需要他来考虑,他也无法解决,只能依靠两艘主力渔船自身:“卫20可以回正航向。”
“卫20收到!”
“……”
“……”
卫令与卫宏没有言语,卫令不会指挥卫18,因为现在是两艘主力渔船在调整间距,必须以卫18为主。
不要两艘一起来调整间距,一艘调整固定好,成为锚点,这样另一艘调整的时候才会方便许多。
而让卫20回正航向,自然是有讲究,代表着卫20所处的位置,是超过了磷虾群先头部队过来的区域,已经让卫20对准了磷虾群的方位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喜欢渔民:从打捞间谍装置开始请大家收藏:(www.yuehanxs.com)渔民:从打捞间谍装置开始约翰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