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往今来,钱财往往是伤人的利刃,而智慧才是护身的法宝。奸恶之徒设下毒手算计读书人,而贤淑女子却能慧眼识珠。幸运的是,有人从密网中死里逃生,谁能想到,绝境之中竟藏着好事?一旦有机会上奏朝廷,便能洗雪冤仇、报答恩情,尽显大丈夫本色。
话说在正德年间,有个举人叫杨延和,表字元礼,祖籍是四川成都府。他的祖辈流落到南直隶扬州府经商,便在扬州江都县定居下来。杨元礼生得肌肤如雪,唇色朱红,面容好似羊脂白玉雕琢而成,当世的美男子裴楷、王衍与之相比,也逊色三分。他不仅容貌出众,更是天赋异禀,文才超群,自幼饱读诗书。翻开古籍,他双手翻飞,书页簌簌作响,不过喝杯茶的工夫,便能将全书内容烂熟于心。每逢写作,他铺开纸张,蘸满笔墨,运笔如飞,转眼间一篇锦绣文章便跃然纸上,真可谓“笔落惊风雨,书成泣鬼神”。这样的人才,绝非池中之物,日后必能成为朝廷栋梁。
杨元礼七岁便能书写大字,八岁能作古诗,九岁精通科举应试文章,十岁考进府学,第二年便以第一名的成绩补为廪生。可惜父母相继离世,他守孝六年。因为年少丧亲,他的婚事也一直耽搁着。好在他一心向学,十九岁时考中乡试第二名。没能摘得解元头衔,杨元礼心中郁郁寡欢,感叹道:“世上真正懂我的人太少,实在没兴致进京参加会试。”然而,叔伯亲友们纷纷劝他趁早启程,还有六位同年好友也时常催促他一同前往。其实,杨元礼说不愿会试,不过是因未中解元而发的气话,他内心对功名的渴望十分急切。
一天,在几位同年的再三催促下,杨元礼终于下定决心,开始收拾行李。父母虽然去世,但父亲生前踏实经营,留下了一些田产房屋。杨元礼变卖了一两处产业,作为进京的盘缠,与六位同年一同踏上了进京之路。
这六位同年分别是:焦士济,字子舟;王元晖,字景照;张显,字弢伯;韩蕃锡,字康侯;蒋义,字礼生;刘善,字取之。六人中,刘善和蒋义家境稍显贫寒,其余四位则颇为富足。尤其是姓王的王元晖,家财百万,当地人称他为“小王恺”,据说他能中举人也另有缘由。新科得中,几个年轻人满心欢喜,带着五六个仆人一同上路。他们个个仪表堂堂,气势不凡,行装十分齐整。但见:眉眼清秀俊朗,衣着考究得体,风笠随风摇曳,雨衣鲜亮夺目。骑着佩戴玉勒的骏马,一声嘶鸣划破柳堤烟雾;乘坐碧色帷幔的马车,车轮碾过松岭残雪。腰间悬挂雕弓箭矢,更添几分英武;左臂插着鲛鱼皮制成的箭袋,威风凛凛。扬鞭催马,路人不敢争先;结队前行,引得村镇百姓纷纷驻足观望。正所谓“处处绿杨堪系马,人人有路透长安”。
不过,这班随从之人虽然看起来悬弓佩剑,颇为威风,实际上却没几个能真正派上用场。出门在外,最重要的便是老成持重,一举一动都要小心谨慎。可他们偏偏犯了大忌,贪图小便宜。在山东兖州府的码头,各家的管家打开银包,兑换了许多铜钱,放进皮箱里。箱子压得马背摇摇晃晃,挑夫也累得疲惫不堪。一路上,旁人远远望见,都以为箱子里装的是银子,却不知里面全是铜钱。
一行人走到河南府荣县附近,离县城还有七八十里路。这里地处荒凉,远远地传来一阵清亮的钟声。众人抬头望去,只见一座宏伟的大寺映入眼帘:寺外苍松古柏,虬枝盘绕;寺旁峭壁千寻,如芙蓉直插云霄;百道清泉奔涌,似珠玉洒落空中。寺门上方螭头高拱,仿佛直触云霄;鸱吻分张,好似俯瞰大地。整座寺庙巍峨壮观,恍若云中双阙,又如海外仙城。寺门上挂着金字牌匾,上书“宝华禅寺”四个大字。
连日来鞍马劳顿,众人见了如此气派的寺庙,心中大喜,纷纷下马停车,入寺游玩。但见寺内浓荫夹道,曲径通幽,路旁散落着许多旧石碑,横七竖八地倒在地上,碑上的字迹早已模糊不清,依稀可辨是唐朝开元年间的建造痕迹。
正观赏间,小和尚急忙进去通报。不一会儿,一个油头滑脸的中年和尚走了出来。他见几位衣着光鲜的客人走进来,连忙鞠躬行礼,将众人迎进寺内,一一见礼让座。询问了众人的姓氏籍贯后,小和尚端出一盘茶来。众人喝过茶,便问道:“师父法号如何称呼?”和尚答道:“小僧贱号悟石。不知各位相公因何事路过荒寺?”众人说:“我们都是进京参加会试的举人,路过此地,见寺宇壮观,便进来游览一番。”和尚连忙说:“失敬,失敬!家师外出未归,没能亲自迎接,真是失礼了!”
说了几句话后,和尚走到寺门前张望,只见众人的行李十分华丽,随从仆人也个个衣着光鲜。他眉头一皱,计上心来,心中暗自欢喜:“这些行李要是能弄到手,足够好好享用一番了。我们这荒僻之地,他们在此停留,简直是上天送来的财物。正所谓见物不取,失之千里。不如先把他们留下来,再做打算。”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喜欢古典白话合集请大家收藏:(www.yuehanxs.com)古典白话合集约翰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